徐乾学

徐乾学(1631—1694年),字原一、幼慧,号健庵、玉峰先生,清代大臣、学者、藏书家。江苏昆山人,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,与弟元文、秉义皆官贵文名,人称“昆山三徐”。康熙九年(1670年)进士第三名(探花),授编修,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、《明史》总裁官、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,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升左都御史、刑部尚书。曾主持编修《明史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、《读礼通考》等书籍,著《憺园文集》三十六卷。家有藏书楼“传是楼”,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。 徐乾学的诗文(19篇)

人物生平

  早年时期

  徐乾学出生于明崇祯四年(1631年)十一月二日(11月24日),自幼聪明,8岁能文。顺治七年(1650)与吴伟业、尤侗、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。

  顺治十一年(1654年)徐乾学进入太学。康熙九年(1670)徐乾学参加殿试,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

  徐乾学是顺治十六年(1659年)状元徐元文、康熙十二年(1673年)探花徐秉义的大哥。人们称徐氏三兄弟为“昆山三徐”。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是他们的舅父,三兄弟都曾得到顾炎武的捐助。

  仕宦著学

  康熙十一年(1672年),徐乾学作为副考官,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。他从已被放弃的试卷中挑出了韩菼,可以说慧眼识才,最终韩菼夺魁,成为状元。而由于他的此举,使文体发生了古朴而清新文雅的变化。后来,由于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,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,徐乾学、蔡启観二考官被降一级调用。

  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徐乾学捐复原官,后升为左春坊左赞善,充任日讲起居注官。不久,他的父母先后去世,丁忧回老家。

  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徐乾学在别人帮助下,开始编纂一部关于丧礼的重要著作《读礼通考》,计一百二十卷,他博采诸家之说,剖析义理十分透彻。后来经多次校订,在他去世两年后,由他的儿子开始刊行。应当指出,用于编纂此书的某些资料,乃抄袭万斯同。

  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他为纳兰性德搜集唐、宋、元、明学者的解经之书,纂辑成《通志堂九经解》一千七百九十五卷。

  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徐乾学被任命为《明史》总裁官。

  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为翰林院侍讲。后来徐乾学升为侍讲学士。

  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徐乾学的儿子徐树屏、侄子徐树声等都考中顺天乡试。康熙帝一看所中大都是江南浙江籍,在来自南方的应试者中,居然有文理悖谬,文体不正的也中了举,康熙帝命令再勘察考卷。结果将原来典考的官员革职严办,徐家两名子弟也双双落第。年底,徐乾学迁任詹事府詹事。 

  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大考翰林詹事于保和殿,徐乾学列为一等,徐乾学和韩菼、孙岳颁、归允肃等获皇帝褒奖赏赐,随即升徐乾学为内阁学士、在南书房值班。徐乾学出任《大清会典》、《一统志》副总裁,教习庶吉士,为庶吉士编纂一部《教习堂条约》,此书后来收入《学海类编》。同年,由他主持诠释康熙帝钦定的《古文渊鉴》脱稿,全书六十四卷。这一年,户部郎中色楞额疏请禁用明代旧钱,户部尚书官科尔坤、全国柱等随声附和。徐乾学上奏,认为新、旧钱应兼行并用。指出如果设立严禁旧例,恐怕会无端产生麻烦和骚扰。最后,康熙帝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  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徐乾学授任礼部侍郎,充经筵讲官。次年,升左都御史,并兼任《一统志》编纂局总裁。与明珠亲信佛伦、余国柱结怨。后来徐乾学又与索额图、熊赐履勾结,反击明珠。徐乾学利用其门生郭琇弹劾明珠,明珠、余国柱遂罢相。李光地说徐乾学“谲诡奸诈”。当时的民谣说:“九天供赋归东海(徐乾学),万国金珠献澹人(高士奇)。”

  同年,擢升刑部尚书。任上,他整肃台纲,劾罢甘肃、山东两总兵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徐乾学任会试主考官。

  乞归被劾

  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湖广巡抚张汧爆发贪污案,张汧被逮捕问罪时,供出曾向徐乾学行贿,并涉及高士奇和陈廷敬。后为康熙所庇,事遂不了了之。后又被许三礼劾“既无好事业,焉有好文章,应逐出史馆,以示远奸”,徐乾学上疏请“放归田里”,五月,康熙准徐乾学罢官,携书局即家编辑,随行有阎若璩、顾祖禹、胡渭与黄虞稷,致力于《大清一统志》编修,又仿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体例,与万斯同、阎若璩、胡渭等排比正史、参考诸书,纂成《资治通鉴后编》—百八十四卷。

  康熙三十年(1691年),徐乾学因曾写信给前任山东巡抚钱钰,包庇朱敦厚,事发后,徐乾学、钱钰均遭到革职。其子徐树敏亦被举发私收馈金。

  康熙三十年(1691年)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(《清史稿》作傅腊塔,明珠的外甥)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“招摇纳贿,争利害民”共十五款,闰七月二七日徐元文“惊悸呕血而死”。自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至三十一年(1692年)间,徐乾学一家被控不法事有二十多起。

  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康熙下谕大学士推举文章学问超卓的人上来,王熙、张玉书等举荐了徐乾学与王鸿绪、高士奇,康熙帝命他们来京修书。徐乾学在之前已经逝世,遗疏将自己编著的《一统志》进与康熙帝,康熙帝下诏恢复他之前的官职。

汲水辨渑淄,染丝别黑白。古人倾盖间,流品先已择。

寸心苟相投,薄躯非所惜。宝剑解赠君,出入耀光泽。

置酒旗亭畔,风吹杨白花。愁深同汶水,道远指京华。

乍听悲笳起,回看落照斜。庭闱千里梦,怜我滞天涯。

吴郎才笔胜诸昆,多难方知狱吏尊。谁为解骖存国士,可怜一饭困王孙。

蝉吟织室秋声静,剑没丰城夜气昏。闻道龙沙方议谴,圣朝解网有新恩。

边城日日听鸣笳,极目辰韩道路赊。三袭貉裘犹未暖,一生雪窖便为家。

晨看军府飞金镝,暮向溪山引犊车。千载管宁传皂帽,难从辽海问生涯。

霜花醁酒送君还,邸舍相依十载间。惯对卷编常病眼,与谈忠孝即开颜。

折衷三礼宗王郑,泚笔千秋续马班。薄笨独驱惊岁暮,冰云寒雪满江关。

已甘罪谴戍荒溪,又发家人习鼓鼙。孟博暂能随老母,子卿犹得见生妻。

鹡鸰原上闻猿啸,鸡鹿山前听马嘶。梦里依稀归故国,千重关隘眼终迷。